2.医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
3.和大家分享政策法规之七《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》
甲醇购销有什么规定
甲醇购销规定主要包括相关法规遵守、交易资质要求、质量控制及交易方式等方面。 一、相关法规遵守 甲醇购销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包括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等。购销双方应确保所有的交易行为合法,并持有国家规定的相应经营资质。此外,交易过程中应遵守环保标准,确保产品绿色、环保。 二、交易资质要求 1. 供应商资质:甲醇供应商需要具备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,确保所销售的甲醇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。 2. 采购商资质:采购商需要具备相应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,确保具备合法采购和使用的资质。 三、质量控制 甲醇购销过程中,应严格控制产品质量。供应商需提供合格证明,采购商可要求进行质量检测,确保所交易的甲醇质量达标。同时,应注意产品的存储和运输条件,避免在流通环节中发生质量变化。 四、交易方式 甲醇购销通常采用现货交易或期货交易方式。在交易中,应明确交货方式、付款方式、违约责任等条款,并签订合同以确保双方的权益。此外,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,线上交易也逐渐成为甲醇购销的重要方式,需要遵守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规定。 总之,甲醇购销规定涉及法规遵守、交易资质、质量控制及交易方式等方面,参与者需全面了解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,以确保交易合法、有序进行。医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
医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
一、定义与责任
医院危险化学品是指具备毒害、腐蚀、爆炸、燃烧、助燃等性质,可能对人体、设施、环境造成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。医院应指定专门部门和责任人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,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。
二、采购与供应商
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应由使用单位提出计划,由具备相应资质的采购部门执行。供应商应具备合法的生产或销售资质,所提供的产品需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。禁止向无资质单位采购,并对不符合标准的包装、标志等进行严格管控。
三、存放数量控制
危险化学品的存放数量应根据实际需求和存放条件严格控制,不应超过核定数量。医院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,根据历史使用数据确定合理存放标准。
四、管理档案建立
应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档案,包含供应商信息、产品检验记录等,并实行岗位职责、培训教育、应急救援等制度,确保危化品的全过程安全管理。
五、存放原则
危险化学品应按照分类、分项、专库、专储的原则进行存放,防止化学反应和事故发生。不同化学性质的危险品不得混合存放。
六、包装与回收
危险化学品及其使用后的包装物应得到妥善管理,由使用部门或科室统一回收,并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原则进行处理,防止随意倾倒。
七、安全管理体制
医院应实施分级责任制,部门和科室负责人为安全管理责任人。使用部门和科室负责具体管理,而职能部门如药学部、总务科、医学装备科等需定期进行督导和监管。
八、考核与执行
医院应将危化品安全管理纳入目标管理,对使用部门和职能监管部门进行考核。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,取代原有相关制度。
和大家分享政策法规之七《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》
第一章 总则
为了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,有效预防和消除安全隐患,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,保障校园安全、师生生命安全与学校财产安全,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。
第二条 高校实验室定义
高校实验室是指在高校内用于教学、科研等活动的实验实训场所及其所属设施。
第三条 实验室安全原则
高校实验室建设和使用应遵循国家各项安全法规,确保实验活动安全有序。
第四条 安全方针与体系
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遵循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、综合治理”的方针,建立规范、常态化的管理体系,重点包括安全责任体系、管理制度、教育培训、安全准入、条件保障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。
第二章 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
第五条 校级安全责任
学校应统筹实验室安全工作,将其纳入事业发展规划。坚持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齐抓共管、失职追责”的原则,建立校级安全工作领导机构,明确职责,配备专职安全人员,与各二级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,建立项目风险评估与管控机制,保障全员实验室安全培训与准入,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体系。
第六条 二级单位安全责任
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工作主要责任人,明确分管实验室安全的班子成员与管理人员,与所属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书,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安全教育培训与准入制度,定期进行隐患检查与应急演练。
第七条 实验室安全责任
实验室负责人是实验室直接责任人,负责安全准入、隐患整改、个人防护,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,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,制定防范措施与现场处置方案,指定安全员,与实验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。
第八条 安全工作奖惩机制
强化学校主体责任,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纳入考核,对成绩突出的单位与个人给予表彰奖励,对履职不到位者进行批评与惩处,情节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。
第三章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
第九条 建立安全管理办法与制度,确保可操作性与实际管理效果,根据学科与实验特点及时修订更新。
第十条 安全管理制度
包括安全检查、教育培训与准入、项目风险评估、重要危险源全周期管理、安全应急与上报制度等,确保安全工作的全面覆盖与高效执行。
第四章 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与宣传
开展教育培训活动,包括安全教育培训、应急演练、专业安全培训与考试,以及对进入实验室人员进行操作工艺、设备使用等培训,提高师生安全意识。
第五章 实验室教学、科研活动安全准入制度
项目负责人需对涉及重要危险源的实验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、风险评估与控制,指导人员做好安全防护,新录用人员需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。
第六章 实验室安全条件保障
提供经费、物资与设施保障,配备安全防护设施,确保实验人员安全与健康,加强队伍建设,保障人力充足。
第七章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
严格危险化学品采购、存储与使用管理,确保安全管理符合治安管理要求,执行相关管制与管理制度。
第八章 附则
对违反法律法规、安全管理规定或操作失误导致安全事故与事件的责任人,将进行严肃追责问责。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,确保各类实验室符合国家行业标准。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。